養成用筆記錄的好習慣
「你們現在上課還會記筆記嗎?」
「我與姊姊會用筆記在筆記本上,這是你從小一再跟我們建議的,不過我看同學們上課桌上都放著電腦,好像已經很少人用筆在記東西了!」B寶回答我。
我再一次的提醒AB寶: 「養成記筆記的習慣不管在知識的學習,人際關係的互動,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記筆記能使我們更專心,更具焦,在用筆寫下的當下,我們的大腦思考會更清晰,甚至會迸發出許多新的靈感。」
已經常常去採訪的人A寶問:「一定要用紙筆來記錄嗎?還是可以用手機裡的電子筆記本,甚至像我們同學很多人直接拿手機錄音。」
「除非是為了交作業需要採訪別人整理成逐字稿,否則不要用手機錄演講或上課內容,因為你不可能再去聽,沒有那個時間與精神。我也不贊成用手機記,因為不好整理歸檔,用紙張跟筆這種最傳統的方法紀錄,有許多好處。」
B寶也有問題:「除非學校上課堂上可以理所當然的記筆記,不然平常跟人聊天時一邊記筆記,好像很怪?」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日本人所寫的「零秒思考力」,號稱全世界最簡單的腦力鍛鍊,他累積多年實作經驗也在各大企業裡訓練過數千名主管,建議的方法就是利用回收單面空白的A4紙,快速地記下自己的思緒。將紙張橫向平擺,一張紙寫一件事,先在左上方寫上標題,每張紙寫四到六行,每行20到30個字,重點是一定要在一分鐘內寫完一張,訓練自己可以每天寫十張左右」
「就這樣寫?為什麼要限制一分鐘內寫完?一張A4紙紙寫幾行字會不會太浪費了?」A寶問。
「這是他經過長期實作所得出的經驗,並且多年來不斷地推廣,不斷修正後的結論,他用整整一本260頁的書就在解釋這麼簡單的方法。基本上我是同意他的論點,最近我也準備要練習這個方法。」
B寶覺得奇怪:「爸爸你以前不是就有做筆記的習慣嗎?」
「記是一直有在記,但是有時候我是記在本子上,有時候記在活頁紙上,形式不統一而且紀錄的內容大部份都是從書上看來的,都是別人的思想,別人說的話,我只有在寫文章時才會將自己腦中的想法描繪出來,可是生活中時時刻刻我們腦中有許許多多思緒,許許多多的靈光一閃,然後就不見了,我們從來不曾立刻把那些模糊的意象透過即時的紀錄讓他成形,並且固定住,甚至清晰化,這是一定要在一分鐘之內將一個思考的主題寫完的原因。而且一張張A4的紙張很容易重新分類並且歸類收存。」
「為什麼要限定一分鐘?二、三分鐘不好嗎」
「作者認為這是訓練思考力最有效的方法,在想到的瞬間就立刻記下來,不要東想西想,把浮現的感受意念直接寫下,他曾做過很多實驗與觀察,用三分鐘或五分鐘,寫的內容跟一分鐘比起來,其實沒有增加多少,的確,很多事情,並不是時間花得多成效就比較好。其實妳們應該有經驗,交作業或讀書,總是在交給老師前夕的效率最高,因為有期限壓力大腦反而運轉更快更好。」
停了一會,我說:「不過日本人這種方法其實有點極端,不太適合我的個性,我應該會稍微改變,不過,他的基本精神我是認同的,因為我們腦海裡常有許多想法來來去去。有時候對某個念頭或某個概念我們以為已經想清楚了,其實通常是非常片段,非常膚淺空泛的,這時把它寫在紙上,讓這些思緒視覺化,才能客觀的分析與整理。」
A寶:「像我們這樣會用筆寫筆記的已經有點怪胎了,若是隨時在寫東西被同學知道了,一定會嚇壞他們的。」
「其實我還一直想養成一個習慣,只是沒有恆心做得徹底,通常我們在看書時,腦袋常會出現許多聯想,很多時候跟書本內容沒有直接相關,這時候應該想到什麼就立刻記下來,可惜我常常偷懶,捨不得打斷正讀得起勁的情緒,往往只是在書頁折個角,或在書頁裡簡單寫下幾個字,很可惜的,事後我再重新看,十之八九忘了我為什麼要在那裡折角,也看不懂那簡單的幾個字究竟想講什麼。這代表我們錯失了好多閱讀時帶給我們的靈感。」
說完,最後我跟AB寶約定:「我們一起努力建立新的習慣,看誰能持續最久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