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尋找北極森林線」

 


我喜歡看翻譯的科普書,長期閱讀有關醫學、生態與環境方面的科普書,我發現不要以為那些書都是要嚇人般的厚厚一鉅冊,但是內容往往生動精彩,扣人心弦的程度,絕對勝於一般的推理或傳奇小說。

最近正在看的「尋找北極森林線」就兼具科學,冒險以及文學性、千萬不要被書的副標題「融化的冰河、凍土與地球最後的森林」給嚇到了,以為這又是一本講全球暖化、令人心情沉重的書。

我常會覺得自然與人文分不開的,畢竟所有的文化與產業,都是依據當地的自然環境而發展,就像這本書有大量篇幅在描述極地區域原住民的生活,他們因為氣候變遷所面臨的生存挑戰,如狩獵模式的改變與文化傳承的斷裂,作者跟隨著挪威的薩米人,西伯利亞的恩加納緊人,阿拉斯加的科尤康人及加拿大的阿尼許納貝人……等極地原住民,記錄他們對森林,馴鹿、魚群以及土地的感情,我們也可以隨著作者一起反思這些傳統智慧與現代科學間的矛盾,對抗或融合,並且能以更大的全球生態角度來看氣候變遷的影響。

作者所尋找的北極森林線就是地球的森林生態與苔原生態交界的獨特地帶,這條環境繞著北極區的森林線,不僅是生態的邊界,更是氣候變遷的敏感指標。

這條線隨著全球暖化,每年以一百到一百五十公尺的速度往北移,極地的永凍土融化所釋放的碳,將會對全球暖化產生難以估算的影響。

這本厚達四百多頁的著作,有精彩的探險故事,也穿插了大量科學研究與歷史資料,更包括了原住民文化與人文關懷,更厲害的是作者以詩一般的筆調,來描述一般人難以拜訪的極地部落以及當地的自然環境,若跳過其間的科學資料與物種調查,這本書簡直可以當作自然文學來閱讀。

雖然知道忙碌的現代人,已習慣碎片化的訊息吸收,乍看這種大部頭純文字的書會很猶豫自己是不是還有能力去閱讀,但是我還是誠摯的推薦大家購買,至少先購買,擺在案頭或廁所,也許某個剎那隨手翻閱,就會被吸引進入書裡的世界,或許這是我們重尋專注閱讀樂趣的新起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的少年夢―康軒版六下國文教科書第七課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從花園新城到荒野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