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無糖飲料是否含有代糖

 


八月初立法院通過無糖的包裝飲料免徵原本的15%貨物稅,今天就看到新聞報導,指出統一企業高度支持這個促進國民健康飲食習慣的政策,即日起將針對他們生產的無糖飲料品項調降出廠價格,將降稅額回饋消費者。

台灣近年罹患糖尿病的人數不斷上升,年齡層也一直在下降,其中絕大多數是後天型糖尿病,也就是因為含糖飲料長期喝太多產生胰島素阻抗及胰臟的B細胞衰竭受損,而糖尿病就是造成腎臟病及洗腎人數攀升的重要原因。

因此,鼓勵大家改喝無糖飲料,改變人人隨手一杯含糖飲料的生活習慣,對整體國民健康以及節約醫療資源是有幫助的。

不過市面上販售的「無糖」包裝飲料,的確有些是真正不加糖也不加甜味劑的產品,比如烏龍茶、綠茶、麥茶、或決明子茶等,不過有一些雖然標示「無糖」,但為了順口與口感的調劑,實際上卻加了代糖,也就是人工或天然的甜味劑,這些產品包括無糖咖啡、零卡可樂、低卡運動飲料、碳酸飲料、風味水……仔細看包裝後面的成分表,有加代糖的產品比例將近九成。

代糖是合法的添加物,的確也不含熱量,理論上不會增加我們重量,但是有趣的是,不管是動物實驗或人體實驗研究,許多的臨床試驗卻顯示令人訝異的結果,也就是若飲食改用代糖取代蔗糖,因為降低總熱量攝取,短期體重可能下降,長期卻會增加體重。

流行病學的調查也發現,常喝無糖汽水的人,肥胖或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反而較高。在動物實驗中也證實,長期攝取代謝(尤其是人工合成的阿斯巴甜或蔗糖素)會影響腸道菌叢的組成,進而導致食慾增加,最終當然體重會上升。

而且有些研究顯示,當我們吃了有甜味劑的代糖,大腦接收了甜味訊號,但是生理上卻沒有吸收到一致的熱量,可能會干擾大腦的飲食中樞,導致我們進食慾望增加。講白話就是,當大腦以為我們有吃到熱量(甜味),但是後來發現受騙了,沒有熱量進來啊?!大腦就會發出飢餓訊號,要我們再繼續吃東西。

除此之外,也有專家主張某些代糖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風險。

因此,若要用代糖,儘量用天然代糖,比如赤藻糖醇、甜菊糖……等等。

另外有一種常用在口香糖裡的木糖醇也是一種天然代糖,是由玉米或樹木纖維裡提取聚糖醇,再經過氫化作用製成,因為不容易被口腔中的細菌發酵,不會產生酸來腐蝕牙齒,所以這種口香糖被認為有防蛀牙的效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的少年夢―康軒版六下國文教科書第七課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從花園新城到荒野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