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分享邀請
從人類還在樹上互相梳理毛髮開始,一直到下到地上,每當夜幕低垂大家圍坐在火堆旁,彼此說些故事,這是維繫人類情感以便在物種競爭中存活下來的重要原因,然後文字發明了,人類的文明才得以快速進展,知識與科技也得以傳承與累積,這幾千年來,文字對人類始終非常重要,我們使用文字來思考、書寫、作夢、盼望與祈禱,文字也撫慰了我們的心靈。
文字的運用,不管是寫日記,寫信,寫文章,我們透過寫作邀請朋友,包括了我們不認識的人,甚至是以後的人類,加入我們曾有的感受與體會,也許我們寫的只是一些生活細節與經驗,但是只要我們誠懇地書寫,自己的情感與靈魂也將融入其中,那些剎那記錄下來,就會成為永恆。
我們也藉由寫作來思考,美國著名詩人佛洛斯特就曾經這麼說:「我還沒有開始寫之前,我怎麼知道我在想什麼?」的確,寫作是整理一個人思緒最好的方法。
而且在這全球化快速變遷的時代,人與人的接觸頻繁而短暫,因此能夠清清楚楚表達自己想法的寫作能力,也成為競爭力的關鍵,美國曾經做過一次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寫作成績與整體在學的學習表現相關性最高,因此從2005年起,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加考25分鐘的短文寫作。
寫作的確非常重要,可是現在的孩子為什麼每到作文課就哀聲歎氣,提筆有如千斤重呢?說故事,與人分享不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天性嗎?
我想,這大概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子享受寫作的樂趣,人類樂於分享的天性被錯誤的方法與壓力給抹殺掉了。
用筆改變世界
考試寫的作文,基本上算是散文,不是虛構的創作小說,寫散文不管勉強硬去區分為記敘文、抒情文或議論文,我們寫的就是自己的看法或心情,如同蔣勳老師所說的「有點直見性命的況味」,因此,有風格的散文,應該是文如其人,甚至不覺得在讀文章,而像是面對面聊天,因此從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性情與風格,所以欣賞散文不在看他的文字技巧,而是作者的情懷與胸襟氣度了。
為什麼要考作文?
因為作文是溝通與表達能力的基礎,在現在的世界,溝通的能力很重要。而且寫作的訓練可以訓練邏輯推理的能力,對閱讀的理解力也有幫助。
若以較浪漫的角度來描述,我們寫文章真正的意義是邀請大家加入我們內心的體會,雖然表面上我們只不過與別人分享一些個人的經驗與感觸,但若我們真誠地寫每一篇文章時,其實也把自己的情感,甚至所謂靈魂都融入其中,當我們記錄下來時,當時的剎那感觸就變成永恒,可以分享,也可以被轉述,最終目的是讓讀到這篇文章的人以及我們自己,產生新的體會,對世界有一個新的認識。
換句話說,寫作的意義是我們希望用筆改變世界。
學生還在學習階段,所以老師會出各式各樣的題目來練習,或許可以用一些比喻來描述一篇文章產生的過程。假如看了一部電影很感動,非常想跟別人講,或者被別人欺負了,想寫一篇文章來申訴告狀,因為已經有滿腹情感與意見,所謂不吐不快,這時候把它寫成文章,就稱為胎生。假如老師出一個從來沒有想過的題目,硬要你在一定的時間裏孵出一篇文章來,這就叫卵生。另外有一種是卵胎生,也就是別人給你一個原本沒特別意見的主題,但是若你能設身處地去揣摩相關的情境,甚至特地花時間去經歷那個主題所需要的場景,有了自己的體會,這時可以稱為卵胎生,也就是卵(題目)是別人給的,但是你卻蘊育出屬於自己真正且獨特的生命。
若想要寫的作文不瞎掰,能夠有真誠意切的情感,恐怕就要在日常起居作息中,有「真正的生活」,做家事,流汗運動,玩耍,與朋友一起遊戲,以及從各個角度接觸這個豐富的世界。
若是很忙,沒空也沒足夠條件與資源有多元的學習,我想,最好也最低成本的方法,就是從閱讀中獲得,如教育哲學家杜威所說的:「讀書是一種探險,如探新大陸,如征新天地。」
但是閱讀的培養是有一點門檻的,需要比較長期的訓練,另外一種對任何人都很有效果的方式就是看電影。因為影像可以引起最直接的情緒反應,只要挑對影片,經過適當的引導與思考及討論,精彩的電影也可以是擴增視野,增進感受力非常好的工具。
當我們對世界是好奇的,對生活是熱情的時候,作文就是一種快樂的分享,不再是痛苦的測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