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不落地
上星期五晚上到荒野雲林分會的第六期解說員訓練上課,周日上午一大早到台中新社的童軍營地,台中地26期解說員訓練。
雲林分會長海豚上任三年,辦了三期自然解說員訓練,不管參加的人數多寡,每年總是盡量能持續開辦訓練,讓志工的能量不要散掉,至於台中分會成立二十多年來,一直很穩定的開班,一年一期,至今第二十六期。
我最重重視志工訓練了,從荒野成立至今,常常跟荒野的志工幹部說:「你們辦了大活動,即使市長會來或部長會來,我都不一定會參加,但是只要志工訓練邀請我,人數再少,我也一定出席。」三十年來,我一直都信守這個原則,因為我知道生態保育是一場無限賽局的,而面對無限賽局最重要的就是有沒有新的伙伴加入,一棒接一棒的持續守護我們的環境。
雲林人口不多,資源有限,生態保育方面的公益團體要發展很不容易,因此荒野雲林分會
雖然成立近15年,但是很多時候志工訓練常常因為招不到足夠的人數而無法開成,但是海豚上任後即便面對只有個位數的學員也不放棄,是的,荒野伙伴都是不死心的人。
這次到雲林看到她那「不落地」的女兒已經大落地四處亂跑,之前因為她是家族都生男孩中少見的掌上明珠,備受長輩疼愛而此始終抱在懷裡而有「不落地」之稱(後面附上前些年寫的文章「女兒不落地」)。
至於台中分會,印象中近十年似乎解說員結訓的地方卻在新社的露營區,安排課程的伙伴也都很好心地給我一整個上午,三個多小時讓我有充裕的時間聊聊荒野的稗官野史。不過即使有一整個早上,我準備的投影片從來沒有講過超過十分之一的內容。
有朋友問我,常常四處奔波會不會累?
累?怎麼會?能夠看到各地方都有荒野新的伙伴承諾為環境的付出心力,這是非常振奮人心的,尤其像是這次台中26期的伙伴,每個人眼中閃現的熱情光芒,對我而言,那可是強效無敵的能源啊!
女兒不落地―112.08.23
前幾天到雲林跟荒野的志工演講,課後大伙一起吃飯聊天。因為大部分是親子團的家長,話題難免多多少少會提到孩子們的事。
聊到男孩女孩的差異時,有伙伴說荒野雲林親子團裡男生比較多,似乎台灣新生兒也是男生較多。這時雲林分會長海豚忽然語出驚人的說:「因為現在大家都喜歡女兒,頭一胎是男生,因為想要女生,就繼續生,結果又生男孩,有的就放棄不敢再生,有的繼續努力,結果又是男生。」海豚說,她周遭的親朋好友近年來生的孩子有十多個都是男生,只有一個二個是女生。
大伙不太同意她說現在大家都喜歡女兒,尤其在雲林這個相對台灣其他地區應該算是比較傳統的農業縣,年紀大的長輩應該還是會沿襲自古以來的重男輕女觀念才對吧!
海豚力戰群雄,舉例說:「前一陣子我公公才問我,老大男生好像不到一歲就能爬能走,為什麼老二女孩現在一歲多好像還不太會走路?我提醒他,您與婆婆整天都抱著她啊!她根本沒有機會落地自己走路啊!」
海豚強調:「我公公婆婆疼孫女疼得不得了,整天抱著,他們的朋友也都是生男孫,沒有孫女,所以有事沒事總是到我家抱這個女孩。我家的女兒根本是不落地的啊!」
女兒不落地!大伙被這個很有梗的話給笑翻了。後來想想也沒錯,海豚的公公婆婆大概就是我這個年齡,應該能深切體會到,生女兒等於多了一個「半子」,而生兒子很可能長大就不見人影。
綜觀這數十年來周邊朋友的數十個上百個案例,夫妻婚後買的房子,絕大部分離太太娘家比較近,其實這也很合理,不管太太有沒有上班,媽媽還是承擔較多養育孩子的工作,所以找房子一定希望離娘家近一點,必要時可以請自己的媽媽協助。
另外依我數十年門診的經驗,陪年長的父母來看診的,絕大部分是早已嫁出的女兒回娘家帶父母就診,很少由媳婦陪伴。依此來看,生女兒的確比較好。
雲林分會長是一位非常關心孩子的有心人,在她還沒有結婚生孩子的時候,就參加荒野親子團的培訓,是極少數沒有孩子的親子團導引員。
現在雖然已經結婚有孩子,但是孩子年紀太小,還沒有到可以參加小蟻團的時候,但是她卻勇敢地承擔宜蘭分會長的重責大任,相信她能在親子團及荒野其他志工團隊搭起很好的溝通橋樑,一起為守護台灣環境而努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