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真好
遇到許久不見的老朋友,他詢問:「近來在忙些什麼?」
我回答:「開始整理藏書與資料,非常耗時與費工,恐怕必須花三年到五年吧!」
或許他聽我說話的語氣似乎有點無奈,晚上就Line了他的心情給我,還有標題『活著真好』。
寫得真好,抄錄如下:
「人生最大的逸趣,除了脫兔般地走遍千山萬水。再來就是處子似的,宅在家中整理各色資料庫……無數的清單列表、待觀影的佳片、閱讀的書、品飲的酒、造訪的秘境,成為如同私釀的窖藏女兒紅般珍藏著。持續有可以追逐、朝聖的標的,遂成了個人持續前進探索的人生最大動力……說穿了就是「癖」,生命旅次的「癮頭」活著真好。」
這位荒野老伙伴,真的是「動如脫兔、靜如處子」,他是個自然探險家,山難特搜志工,但更是一位嗜書兼具影癡的老文青,也因為興趣多且動靜皆宜,所以永遠有期待的美好事物可以追尋,隨時都有精神饗宴等著入席,人生永遠不無聊,難怪會讚嘆活著真好。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走不遍的台灣千山萬水,或是無數的清單列表、待觀影的佳片、待閱讀的書、想造訪的秘境……這些都不必花上多少錢,是一般平凡人都得以擁有,卻是帝王也難以抵達的精神境界。
物慾名利的爭逐,奪取後只剩空虛,但是精神享受卻是綿長且滿溢心靈。
其實我並不討厭「宅在家中整理各色資料庫」,或許我有點焦慮或者無奈的語氣讓老伙伴誤解了,對我而言,整理過往資料,不管是照片、信件、文件檔案或者藏書,都能回憶起過往時光,以及與親朋好友的美好因緣,這個過程很開心,也是種享受,只是內心還是有點焦急,內在還是有點牽掛部下的社會責任,總覺得人生有限的時間還是應該為社會做點什麼事,而不是只停駐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
雖然早已慢下腳步,但是偶爾心情還是會擺盪在兩極之間。
二十多年前,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前後約有十多年間,真的是非常忙碌,當時曾寫了一篇「在生活情趣與生命天職之間擺盪」,剛剛從書櫃找出來看,現在忽然發現其實這種心情或許不只我有,而是周遭許多認真生活的朋友們共有的感懷吧。
摘錄寫於二十多年前的這篇老文章的部分段落,分享給永遠在擺盪的朋友們:
「常常覺得自己相當矛盾。別的先不說,單以這十多年來,投入最多心力的荒野志工生涯而論,一方面總是擔心荒野發展不起來,但是同時又害怕荒野發展得太好了,把自己搞得太累。
從小就沒有什麼「成就取向」,甚至可以說是喜歡風花雪月,本性是較為浪漫隨興(邋遢)的人,比較羨慕的生活典範是「竹林七賢」。可是怎麼日子愈過,發現身邊穿西裝打領帶的人愈來愈多?原來我門診之餘所參與的荒野志工任務已經不再是上山下海的活動,而是一個又一個會議,這就是我害怕的地方….
….生活情趣與生命天職各有其誘惑。
…我喜歡朋友,我喜歡朋友之間那種肝膽相照的情誼,因此,只要與朋友們一起為理想而付出,即便辛苦都是甜蜜的。這種甜蜜,正是「生命天職」的誘惑!
可是,每當生活情趣的渴求,在心裡不經意就那麼撩撥一下又一下,我只得在每個行程的間隙裡儘量投得浮生半日閒。」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