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蔬菜水果最毒?
大概是周邊的朋友也都到了一定的年紀,每個人都愈來愈重視養生,大伙也知道「藥補不如食補」,如果平日三餐吃得不對,吃再多健康補品只是白白製造出昂貴的排泄物,而且能排掉還算好的,若是效果存疑的補品累積在體內,往往會造成更糟糕的結果。
因此,現在大伙碰面時,餐廳的選擇已經不是追求排隊名店或重口味好吃的爽店,而是尋找強調健康食材口味清淡的餐點。
不過在今年春節前,有報紙的頭版整版報導了蔬果的農藥殘留排行榜,又把好些人嚇得不知道該怎麼辦。
根據公布的資料,台灣在整年度各單位(農政單位或校園午餐的抽檢)共檢驗了八千多件蔬菜與五千多件水果,發現蔬菜整體的不合格率約百分之五,水果是百分之三,跟各國檢測結果差不多,但是其中有幾項蔬果不合格率特別高,比如芹菜超過三分之一,豌豆是四分之一,蘿蔔超過六分之一;至於水果,農藥殘留最高的是草莓,將近七分之一,柑桔則超過十分之一。
看到這些數據是頗嚇人的,不過檢測是以未經清洗且帶皮帶殼來檢驗,因此只要經過清洗,應該就沒有問題了,即便外食,擔心餐廳沒辦法像我們在家那樣洗得很乾淨,其實這些農藥殘留,大多還是很微量,只要不是長期且大量食用,對人體的影響還是很有限的。
或許因為太太是營養師,近年常常有朋友會問我們家是不是都吃有機的食物?
其實並沒有。當然,並不是不吃有機的,而是不會特別挑食,非有機的不吃。若是在方便的情況下,比如朋友自己種的,或者到鄉下旅行時會順便買,因為有機栽種對我們的生態環境是比較好的,應該要鼓勵。
若是害怕農藥殘留,就盡量買一些農藥不會殘留或不會用農藥的蔬果,比如地瓜、木瓜、茄子、芒果、玉米、鳳梨之類的。有位營養專家曾表示,有三樣食材他一定選有機的,就是牛肉、牛奶跟雞肉,因為他擔心賀爾蒙汙染,不過,台灣好像這些蛋白質類的食材標榜有機的販售點似乎不多。
其實真正對人體有致命影響的,反而是餐前餐後人手一杯的飲料,姑且不談販售店街上到處都是的又甜又濃的珍珠奶茶,即便鋁罐的可樂或汽水,其中含糖量都超過建議量,精緻的糖攝取過量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殺手,遠比農藥殘留來得嚴重,因此,還有學者建議應該把糖列為易成癮的毒品呢!
老實說,我們的口味早已被寵壞了,若真要能買得到低糖低油低鹽的麵包甜點或食品,恐怕也很難下嚥,而且我們根本不清楚平常我們吃的食品中,究竟含了多少的糖或鹽或油,因為吃起來好像沒有鹹味或甜味嘛!
有人在買零嘴時,會挑註明少糖的,但包裝上若寫的是低糖一定就多油或多鹽,反之亦然,低鹽的一定是多糖,更糟糕的是,那些好吃到一口接一口,除非整包吃完,否則根本是停不下來的零嘴,除了高糖、高鹽、多油之外,也含有色素及防腐劑,當然,也還有香料,雖然每個包裝的這些添加物都在每天最大的容許範圍內,但是我們一整天之內不是只吃這一包零嘴而已,若是加上飲料,加上甜點……整個累加起來,當然就遠遠超過人體可以排除輕解的數量了。
那些好吃的包裝食品能少吃就儘量少吃,但是正餐的烹調方式也會對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就以馬鈴薯來說,烤馬鈴薯算是健康的,而高油炸的薯條就不太好了,至於高鹽又高油的馬鈴薯片就是不健康的垃圾食物了;橘子是健康的,而去掉纖維的現打橘子汁就差了些,至於完全沒有放橘子,只是人工色素、人工香料及大量的糖所泡出來的橘子汽水就是垃圾食物了。
有人認為要戒除那些重口味,也就是好吃到會上癮的食品是很困難的事,沒錯,就像吸毒,所有會上癮的事物要戒除都必須耗盡心力且不易成功,但是,這些會上癮的東西只要我們從來都不接觸,不讓它在我們生活的空間出現,對這些東西,我們也就不會有需求。
而且曾經有研究發現,我們口味的改變或適應度比我們想像中來得快。原本習慣吃大魚大肉重口味的人,只要完全斷絕這些食物,不是一天天慢慢減量,大約不到二星期,就能適應素食,不會渴望原本的食物(但在這段期間最好不要再看見或聞到),甚至一個月左右就能享受或品嘗清淡食物裡的細微層次與美味。
飲食就像生活中其他的習慣,是可以養成,也可以改變的,醫療科技可以讓我們活得久,但只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能幫助我們健康的長壽,值得我們花一個月改變習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