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五股溼地與家燕共舞
2018 年 七月下旬荒野的賞燕季剛開始的假日午後,我與星展銀行的同仁來到五股溼地進行一場 「工作假期」。 在工作之前,荒野親子團的「小鷹」們 ( 親子團分為小蟻、小蜂、小鹿及小鷹,小鷹是中學三年級至高中二年級階段的小志工 ) 分站為他們介紹五股溼地的生態環境與導覽,期間還有小蜂 ( 小學階段 ) 出來表演招潮蟹怎麼吃東西。大人們看到這些孩子的解說與表演,都很感動,畢竟我們常常說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不就是希望一代接著一代守護我們生長的家園,而由年輕人挺身而出,更能提醒大人們,我們愛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在我們短視近利下把他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給毀了。 解說完就是他們的工作時間。五股溼地位在淡水河出台北盆地處,右邊是關渡,左邊就是五股,連接二重疏洪道。從近二十年起,荒野保護協會有一組義工以這個地方作為自然觀察點,五股濕地這個所謂洪氾區原本應該有 8.7 平方公里,後來因環境變遷以及污染,沼澤區縮小為不到 2 平方公里,二重疏洪道綠美化工程基本上以景觀規劃為主,並沒有完整的濕地,倒是有許多人為的休閒娛樂措施,比如釣魚池、划船道,水泥運動鋪面……經過荒野保護協會以及民間團體的幾年努力,台北縣政府將疏洪道的四分之一,重新規劃成濕地生態公園,並且在 93 年底,正式簽約,委託給荒野保護協會來管理與認養,逐年進行園區的復育、保育、教育等工作。 為了讓這塊溼地能提供更多的物種得以在此棲息,所以我們必須營造出多元的空間,並且隨時監測與維護,因此一年四季需要許多的志工,做不同的工作,這片廣達 92 公頃的濕地也是我們號召企業團體帶領著員工來當志工的很好場域。 到了傍晚,結束工作,我們一行人來到濕地的蘆葦區,欣賞難得一見的燕群飛舞的情景。 家燕在台灣大部分是夏天從赤道附近熱帶地區飛來的候鳥,每年三月中來到台灣,四月起開始繁殖下一代。因此我們每年春天可以看著牠們在屋簷下築巢、產卵、孵育幼雛,然後夏末初秋帶著孩子離去,隔年春天又準時回到原來的窩巢,因此才有了朱自清所寫讓人低迴不已的名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