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喝的咖啡就是我們災難的根源!」
咖啡大概是現今流行範圍最廣的飲料了! 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喝咖啡除了可以提神,更已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而且對於許多人來說,喝咖啡也已不再只是喝咖啡,咖啡代表的是一種情境,一種氛圍,一段或是浪漫或是悠閒,或是放空的時光。 因此,我們對於一杯咖啡價格比一個便當還貴,也毫不在乎。世界上主要咖啡生產地之一的烏干達農夫這麼說:「我想請你轉告你們那裏的消費者,他們喝的咖啡就是我們所有問題的根源!」 這些絕望的咖啡農說:「我們買不起生活必須品,我們買不起肉,買不起魚,買不起米,只有番薯、豆子和香焦泥,我們也沒錢讓孩子上學。」 依照資本主義經濟的自由市場供需定律會認為,你種咖啡無法養活家庭,那麼就應該轉行,做其他事情嘛!可是,他們根本沒有其他選擇,若不種咖啡,就是餓死,他們只有種更多咖啡,終日辛苦只勉強維持生活。 為什麼會如此呢?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到底咖啡的價格是如何產生變化的。根據「糧食戰爭」這本書的作者拉吉帕爾的調查,他們以每公斤十四美分左右的價格賣給了當地中間商,中間商以每公斤十九美分的價格對轉賣給咖啡加工廠,然後加工廠收取每公斤五美分的加工費用,加工後裝袋,以每公斤二美分的運費運到烏干達的首都,這時候價格每公斤是二十六分美元,但這些環節的利潤都還很微薄。 然後從烏干達首都咖啡出口商經過挑選、分級、保險、海運、等到飄洋過海到達美國或英國的雀巢咖啡處理場時,價錢已升到每公斤一點六四美分。也就是進到雀巢工廠前,價格是烏干達咖啡農拿到價格的十倍。 其實至目前的價格還算合理,但是最大價差在雀巢公司,他們只單純做烘焙的動作,價格就升到每公斤二十六點四美元,是烏干達咖啡農的二百倍左右。 大家再仔細想一下,咖啡經農人辛苦的種出,然後被挑選、淘汰、包裝、漫長的運送,到達雀巢公司裏時 一公斤 只值一塊多美錢,然後在同一個地方只經過烘焙,價格轉身就變成二十六塊錢。其中有多少暴利啊?雀巢公司只要願意,完全可以提高收購咖啡的價格,可是,這是個自由市場,誰也不能勉強它,它願意賺多少就賺多少。 若是我們以為既然是暴利,自由市場的競爭會把價格壓至合理才對,其實不然。消費者以為在超市上看到好多咖啡種類,但是眾多品名其實都來自於少數幾家公司,因為在全球化市場裏,是個比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