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聽眾的最適規模
前幾天到台糖的高雄分公司演講,執行長是荒野早年的自然解說志工,台北的挖仔尾定點觀察小組他是創組的組長。原先是預定只跟台糖同仁演講,但是他覺得難得找我南下一趟,只有內部同仁聽有點可惜,就訂下有五百個座位的國際會議廳,希望能邀更多人來,於是他很努力地宣傳與動員,邀請相關客戶來參與。 老婆大人有空,就跟我一起順便到高雄玩,得知執行長這麼大費周章,不免感嘆,荒野伙伴真的是不管在那裡都是那麼熱情與積極。 其實,與其在非常大的場地,聽眾坐得稀稀疏疏,不如在比較小的場地,聽眾擠得滿滿的,空間裡的氣場與能量不會散掉,反而會在小空間迴盪而增強。 若以 CP 值來看,花同樣時間若聽的人較多,效益當然比較好。不過一場演講整體感受好不好,除了人數,更重要的是現場的氛圍,尤其是聽眾的專注度與反應,都會影響到講者的表現。除此之外,場地的音響與麥克風品質 …… 這些似乎很基本的東西,其實比想像中重要。 二十多年來,幾乎什麼場地都去過了,從幾萬人的飢餓三十大會師的巨蛋棒球場,到只有個位數聽眾的偏鄉學校親師座談,我最喜歡的是二百到三百人的視聽教室,通常隔音與音響效果很好,而且是階梯位子,每個聽眾的眼神我都可以接觸得到,對於我這種不習慣預先準備演講稿,內容大約有七八成都是我「隨機」演出的人來說,聽眾的眼神與表情,往往會牽動著我下一句話要講什麼,因此看得到聽眾是很重要的。 我相信「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所以即便是只有少少的聽眾出現,我也是很恭敬的回應這份相遇的因緣,以同樣感激與熱情的態度來講,所以聽講的人數從來不是我評估是否答應一場演講的條件。 不過,還是非常感謝荒野老伙伴,曾執行長的熱情張羅這場演講,也非常開心能夠再見到老朋友,隨著年齡漸長,這些年會愈發珍惜與老伙伴相見的機會,因為,老伙伴見一次是一次,次次都要珍惜啊 ! 一席話與一本書 有句成語從小被覆誦到大:「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其實這句話很不周全,也對也不對。 若以實質內容來講,一席話那裏比得上一本書呢?何況口語常常失之於誇張或者失之於疏漏,怎麼可能比得上寫下來的文章(更不用說一本書了)來得嚴謹,而且一場演講實質內容充其量頂多也是數千字的篇幅,世間許多學問很難用這區區的字數完整表達的。 不過話雖如此,我們還是不能低估一...